站在最后的跑点,面对着最后一个横杆……

今天,上了最后一堂的CPC,就意味着进入三个星期的复习,然后是总考。
在医学系五年的undergraduate学习就剩下这么最后一关了。最后一次的考试,测试着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,有资格踏出社会为病人服务。


这么重要的考试,到底是怎么样的呢?

笔试,两张试卷,都是书写试的。范围是儿科,内科,外科,妇产科,骨科,精神科,家庭医学。


OSCE (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), 是非常有趣的考试方式——跑站试。每一站五分钟,时间一到就换下一站。范围是以上七科,加上眼科,耳鼻喉科,麻醉科,急诊科,放射学(radiology)。测试除了知识掌握,更是沟通能力,临床技能,应对能力等……


Long Case一个。每一个学生都会安排到一个病人(真的病人),给一个小时的时间拿完整的病例和体检。然后对着两个(或三个)考官呈现,并作出诊断和医疗方案。


Short case三个。三个考官(大多是教授级的)对一个学生。十分钟内体检一个病人加呈现加讨论。一共三个不同的病人。

打从前几届,及格的标准改变了,从累积分数的方式变成必须在每一个部分及格,一个小fail就是统统肥佬(fail)!


这些只是毕业前最后一个关卡。可是一路走来,五年,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,将医院当成第二个家,完成无止境的报告,无数次被骂得一无是处,碰了一鼻子灰又碰钉子,曾经和病人一起哭过,一起笑过,多少的感叹,多少次不断地质疑自己的能力,踉踉跄跄地才走到今天……

是啊,踉踉跄跄地才走到今天……
站在最后的跑点,面对着最后一个横杆……


可能,她不会死。

”你们之中谁是想要将来成为妇产科专科的?”那天在课堂上讲师这么问起。

叶子毫不犹豫地高举起手。讲师点了点头,没有再问下去。
对于叶子,这不是单纯的喜欢、有兴趣。而是在我大三初次接触妇产科时,带领我们这组的,是一个叶子非常敬重的讲师R。在一次主题呈现后,她娓娓道出这个故事……


“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怀孕的妈妈,来产前检查时发现她的血压偏高,尿液蛋白质呈阳性,这是先兆子痫(pre-eclampsia)。当时候我告知其危险性,并要求孕妇马上住院,可是做丈夫的,却认为只是血压偏高了点嘛,尿液里有蛋白质罢了嘛,拒绝让妻子住院。”

“我几乎是要和那个男人吵了起来。但是最后因为丈夫坚持拒绝,孕妇没有住院。” 

“我开了药给她,给了她在一个星期后回来复诊的预约日期。可是,她再也没有回来……”

班上鸦雀无声,等待讲师继续说下去。

“当我几乎忘了这个孕妇时,她在临盆时回来医院了。”

“我想当时她是用最后一口气,挣扎着走到产房,然后就倒在地上,痉挛。我们冲上前抢救,并将她推进手术室,马上开刀将婴儿取出。孩子活着,我们却无法将她从死神手上抢回来……”

“太迟了,她回来得太迟了。先兆子痫是可以避免的,但是用的药(MgSO4),需要病人住院密切地观察……”

我们都默默不语,大家的心都沉了下去……
叶子觉得全身发热,心里夹杂着惋惜和愤怒的情绪。
我要替女人服务,不要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!!

上了大四,特地向妇产科里的教授拜师,做研究报告。才在几个月之前,教授打电话通知我报告被录取了,并将会刊载。欣慰,但是知道眼前的路还有很长。

妇产科的医生工作时间长、压力大、被诉讼的几率极高。所以以后的日子一定辛苦,这是自找的,我知道。

产房值夜班

那时是叶子第一次在产房值夜班……

抽血、打点滴、准备注射的药水、递传东西、跑腿找产妇的丈夫、拿病历、检查胎盘再将其打包好、还得再一旁为产妇加油打气……可是,叶子满脑子想的,就是要亲手接生,也就是医学生值夜班的目的。

“医学生!还不快去抽这个病人的血?!”
“病人都进来了,病历拿好了没?”
“你们还不快点喊,叫这妈妈用力生?”
“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!!”

叶子心里头有些焦虑,满脑子在想,之前已熟读生产过程,今天见习也见习了,参与也参与了,什么时候可以让我亲手接生啊?可眼看当晚值班的Medical Officer (MO),也就是所谓的小老板,丝毫没有要让医学生接生的意思。

眼看将近午夜,有一位妈妈,大便在床上。虽然自己的大便也嗅多了,可是闻到这大便味儿,还是忍不住憋气。小老板知道后,冷冷的对我们说:“快去给她清洗清洗,然后换上干净的纱笼。”

当时第一个念头是:他应该不是在开玩笑吧?

可是二话不说,好好地为她清理,一边微笑安慰妈妈别介意(其实谁都不想别人来清理自己的便便,妈妈一定觉得过意不去的),这在产房是正常的事儿。将她清洗安顿好后,小老板过来说:“那边又有另一个产妇大便了,知道该做什么了?快去!”

马上埋头铲屎。

没有想到,这样的举止,改变了当晚咱们的命运。
之后,小老板的脸上马上出现了笑容,对我们说:“你们对病人的态度很好,所以接下来的生产,全都由你们接生!我会站在一旁指导。”

结果那次,我们平均接生两个宝宝,小老板也不再对我们呼喝。






后记
小的时候,曾读过一篇文章。里头给了很多例子,说明一个概念:那些傻傻,愿意按部就班,甚至吃亏做更多工的人,往往最后都成功了。那时候的我多么感动,全心全意地愿意吃亏。可是当自己渐渐长大,就开始忘记当时的感动。和别人斤斤计较的事情也做过不少,自以为小聪明避而不做的也有……这次的经历,把小时候的心唤了出来。希望以后自己为病人,尽心尽力。

共勉之。